“旅行不只是看,更是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。外在的风景,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情。所以壮游绝对不只是向外的观察,而是向内的反省。“
——蒋勋
这次来遵义开会,想着从来没真正去过贵州,那就把几个小众景点都走一遍,大半年没出远门,快要变得僵化和麻木不仁了。
僵化和麻木不仁的特质就是,不愿意出门接触人,害怕被改变生活状态,抗拒做旅行攻略,觉得一个人出门有不安全感,臆想害怕遭遇什么。
其实中国文化从古至今就有游侠精神的,鼓励年轻人走出去,比如李白、王维、徐霞客等等,走过多少人迹罕至处,看过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风景;甚至宋朝词人柳永说:“今宵酒醒何处?无不透露“游和行”是种长在骨子里的气性。
旅行就是准备让自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,让自己经历新情境的。走出去才有发生碰撞的机会。其实也是认识自己的机会。
山本耀司说:
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,
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,
才会了解自己。
所以跟很强的东西、
可怕的东西、
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,
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,
这才是自我。
开完会,我们姐妹四人租了辆车选了个就近的景点出发了,表面上比较随意,也是比较了周边很多景点、对比多条路线、查看别人的行记后做的选择。
这里很有意思,同一篇行记,有的人喜欢,有的人不爱。有的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叙事方式,那是因为风景和行记能描绘一个人的内在世界的风景。你看到的风景就是你的世界,更是你的心情。所以你看到就会被打动,也会想要去一看究竟。
我们游的原则就是,玩的不累,风景人少,不要那么容易到达的地方。
第一站就是云门囤,在遵义市三渡镇,地处洛安江、湄江、湘江三江汇流处,清一色绿的发蓝的水。
河流也不急,大概是历经千百万年地貌变迁,眼见千百年文明不灭,一茬茬朝代峥嵘而起、又哗啦啦倾灭。有阅历,有经验的人也是这种不紧不慢状态,其实是种生存智慧。
云门囤被山环水抱,常年云雾缭绕;青山碧水漂游,没过一处两边都是风景,就像参观画廊一般,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江南。涓涓流水载着我们的船行向深处。
刚开始,两边的都是错落有致的小山崖,阔叶林伸展着藤蔓和树枝,时不时有落叶飘入水流。船划得很慢,清风带来大自然的频率帮我们调频,感觉身心舒畅。
没过几分钟,开船的师傅放开了开船的速度,直奔一个大山崖。
我们放眼望去,一座巍峨的石门就矗立在视野能达到的边界,高到天边,不断仰头才能看清它的全貌,仿佛这就是一道人生关卡。不管你愿不愿意,它就在那里,想要退却,也躲不过。大自然有时候很冷峻。
风景变了,这里就是西南,有着中国大河奔流源头的险峻,融合了喀斯特地貌的景观。
石门的部分山壁被墨绿色植被覆盖,光秃秃裸露的部分在阳光下反射青冷的光,还披着一层层褶皱。曾经,更高深的大江大河将它淹没过,冲刷过,制约过,才会留下这种痕迹。
曾经沧海,冯唐说:无常是常,以历史为尺度,绝大多数人是尘埃,以宇宙为尺度,我们都是尘埃。
这道天然石门堪称水上天生桥奇观,据说也叫做东方凯旋门;也是中国第一的水上石门,世界罕见。
石门下,师傅停船让我们的眼睛仔细探索大自然创造的空间。石门顶端是个硕大的岩洞,让人容易想象到这里是个藏经洞,就像敦煌莫高窟一般。师傅说,可以顺着山路爬上顶端岩洞,但非常危险,里面有容纳1000人的空间。
顺着光滑的崖壁向下看,褐灰色的石壁上,竟然放着褐黄色的几条木棺,它们和变色龙般和周围的颜色融为一体,不容易辨认。仔细看,木棺早已被风吹日晒雨淋腐蚀,形成和岩壁一样的风化纹,就像化石。
木棺上方的岩壁刻有文字,只是被时间模糊了字迹。
有条木棺上刻有“赵巧之灵位”,只有“之”字还清晰能辨认。其余岩棺都掩藏在小灌木中,离水面也就不到10米。师傅说,几十年前,这里水位上升,才把岩棺带入人的平行视野,要不然,都只能瞻仰模式。
至于这些岩棺怎么被放在凌厉又陡峭的岩壁上,就不得而知了。就像我们依然不知道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一样。
如果死去,人类都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“活在”世间。死亡和死后在活人世界中进行的一切仪式、悼念,背后,无不透露对生的渴望。
环游完这波碧水,才上岸就去吃了游船师傅家的油炸小河鱼,香脆,酥到骨头里。我们贪心了,觉得小鱼肉少就选择来条大炸鱼。一吃,河鱼肉特殊的土腥味扑面而来。
还是海鱼好吃,那是因为它所在的大海是陆地一切大江大河的汇集地,足够宽广的水域,足够多样性的生态,让它连肉质都脱胎换骨,相信后续就是灵魂的蜕变。多出来走走,也许先改变肉身,比改变灵魂容易的多。
吃完鱼,顺着阶梯走向小裂谷。如果说东非大裂谷是大地阵痛留下的裂痕,这里的小裂谷就是山体活生生被撕裂痕迹。
“天眼地缝”距今已有上万年历史,走进幽深的裂缝,原本蒸笼般的粘腻的空气变得凉爽,就像走入冰窟。
从外到内,空气的质感非常有层次,清爽、冰凉、寒气逼人,越往深处越是阴冷凛冽的寒气。
在城市生活,只有四季的更迭才会让人感受到温差,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空间内,车内、室内。一个季节一个大致能持续的温度,人早就丧失对温度层次的体感,更没有对温度变化的觉知。
来到山林,靠近水边一个温度、深入地缝一个温度、和草地接触又是另一个温度,感觉忽然变得敏捷。
之前游船的时候我问游船师傅,开船多少年了?他说12年。每天看这些青山碧水,感觉怎么样?他笑着简单的说,也很好呀。
他的回答的底色是种满足。能接收到大自然的频率,有简单的工作营生,是自在的。
旅行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和自己的生活、状态形成对比,一比较就会有反思和检讨,多少知道自己向往些什么。蒋勋说:旅行是很大的反省,用异文化来检查自身文化中很多该反省的东西。深以为然。